当前位置: 加速装置 >> 加速装置优势 >> 夜读琉璃姬一个文明国家的文明特征体
一个文明国家的特征体现在让弱者也能够生存并生活下去,及追求幸福实践自身价值的权利。
距今六千年到四千年的这段时间,是人类社会发展早期阶段,先后有四个地区的人类依靠自己的坚韧与勤劳跨过“文明”这道门槛,这四个地区分别是两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下游的北非,南亚次大陆西北的印度河流域,以及今天中国境内的黄河流域,分别孕育出两河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及华夏文明。
从蛮荒的旧石器时代,到华夏文明的形成,这两个时间段有一个缓冲带,是新石器时代,新旧石器时代的分别为:旧石器时代人类依靠狩猎与采集维系生存繁衍,生产方式属于摄取经济,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以种植农作物维系生存繁衍,生产方式为生产经济。也可以这样说,从荒蛮到文明的途径,在于生产方式从摄取经济向生产经济转变。摄取式经济为掠夺经济,不可再生,本质为物竞天择。生产式经济为循环经济,自给自足,本质为智人文明。
人类从物竞天择向智人文明进步,是因为生态环境下的必然优先,我们的祖先采集果实,把没有吃完的食物进行短期仓储,相较于动物,出现了一个私有财产的特征与进步。但原始社会中的条件,果蔬暴露在空气中不能够长期储存,因此我们的祖先还必须定期集群向野生动物进行狩猎,以获取新鲜的肉与蛋白质维系生存,这样的生活是凶险万分的,相较于生活于河流繁衍生息的渔猎部落,以云南元谋人为例(我到元谋县博物馆参观过),森林部落往往只能狩猎诸如肿骨鹿,梅花鹿,剑齿虎,豹,熊,狼,狗,野马,羚羊,猴子,大象之类的生物,而这些野生动物的敏捷或者力量比人类要强,人类能依靠的只有数量与工具,因此每次狩猎都有伤亡,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生活是非常残酷的,是一种茹毛饮血不文明的生活,并不是学会了制造,使用工具,产生了社会就是文明,人类在物竞天择的丛林生态中属于体形上的弱者,唯一可以依赖就是坚韧的精神与向文明跃迁的智慧,也就是这两种人类固有的品质,或者天赋,推动人类向文明与历史的方向进步,或者进化。
旧石器时代青壮年男人外出狩猎。老人,妇女和小孩属于弱者,留守部落与家园并进行食物采集(这些知识微软电脑游戏《帝国时代》做了很好的寓教于乐与科普)。正是因为这种保护弱者的高贵品质,推动人类改良工具,出现了投掷用的长矛,弹弓,弓箭之类的远程武器,武器与战斗的产生一开始不是用于杀戮与掠夺的,而是工具,用于维护人类的族群的生存与繁衍,人才是目的。人类之所以进化出智慧,区别于动物,还真不是出现了制造使用工具的特征。乌鸦,章鱼及一些小动物也会简单的制造使用工具,也不是领地与社会意识,狮子鬓狗斑马等等野生动物甚至小猫小狗也有领地与社会意识,而是人类出现了共情力与同情心,超越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出现了公社,学会了团结,有了族群意识,因此在生理构造上最为弱小的人类,才能从野生动物中脱颖而出,进化出智人文明,人类不适合丛林社会,即使当今世界上最为强壮的人类,也大概率不能与一条藏獒或者一头狼搏命,甚至不能战胜一只袋鼠。可弱小的人类却没有消亡,这一切都源于人类有改善环境保护种群这种渴望与动机,这种推动文明的天赋与精神,除了称为智慧,或可以称为人类的天赋,是已经被历史无数次实践,无数次辩证,无数次前进与推动的文明指向。
再聊聊道德,道德是个体经验与群体生存共识的产物,是规律中被自然筛选出来的,是揭示理解真理的可能性:有一个试验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
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之後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后,发现莫不如此。于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揍了一顿。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A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的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
后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猴子B。
B看到香蕉,也迫不及待要去拿,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揍了B一顿。值得注意的是,那只A猴子打的特别用力。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得很惨,只好作罢。
后来,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大家都不敢去动香蕉。
至今猴子都不知道为什麽,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群猴扁。据说,这就是道德的起源。道德即成了传承,这个试验未必是真的,但作为比喻我认为非常的恰当。
我们可以从这个观点中提炼出信息价值:那就是道德类似于自然法,是法律制定的参考与基础,是为了维护尊群生存的整体根本利益,根本规律而从经验中必然总结出的约定俗称。
因为敬畏宇宙的浩瀚与深邃,深感自己的渺小与无知,我一直是有“神”论者,也在一直在思考与探索,我说的“神”不是怪神乱力的那种封建迷信,而是一种未知的客观规律源头。也就是我在神学笔记中写到的0与1,造物源,起因,是人类智慧现阶段还不能理解的存有或者规律与原理,当然,这是题外话。假设与思考即为我们祖先改造环境时那种渴望与天赋,是人类进步至文明的密码。
关于道德,丹皮尔的《科学史——及其与哲学与宗教的关系》中,对这三派理论有一个概述:边沁功利派、康德直觉派、进化派。而我的直觉,无异于是在契合于康德的观点,写诗的人相信直觉,因此我信任康德。
康德直觉派:没有解释。这是一种上天(造物起源)赋予人类的“无上的命令”(客观规律)。人只能把道德律视为不可解释,不可怀疑的最后事实加以接受。(天赋)
边沁功利派: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肢解一个健康人,把他的器官分别移植给5个病人,以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呢?(边沁的功用道德比利己主义合理一点,因道德本身也包括了功利,比如以上举例猴子试验,但他的理论如果普遍建立在漠视人之生而为人的权利基础上,我认为就成了实用主义,如果没有法律的制约发展为暴政,将会出现历史上那种反人类的灾难,中国人也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此我理解,但并不认同,至少不在普遍适用这一原则上认同。)
进化派:赫胥黎就以为宇宙的秩序与道德的秩序常在永恒冲突之中,善良或美德,同可以使人在生存竞争中获得成功的特性,是截然相反的。(或称为为演化更为恰当,但我们假定一个文明在加速走向灭亡,比如纳粹德国,军国日本……那么这一历史阶段区域人类谁中所演化出的新道德概念,理论,虽然符合世界范围的人类共性?但是否普遍适用。我觉得很值得探讨,至于达尔文的学说,随着时间与文明的演进,越来越多人已经开始怀疑甚至质疑其研究与理论,我一直认为达尔文的研究是阶段性的,而不是终结性,天才性的推论。如果把达尔文的研究当作真理,有很多不可实践与辩证的存疑。)
时至今日,进化派进化派的道德理论已经首先取得突破,这一突破始于上世纪50年代美苏冷战期间的非零和博弈研究,但对康德的直觉道德研究,也是最近这几年因为社会恶劣事件引发舆论,一些国内公知群体开始在自媒体写作中研究康德的道德哲学体系,才开始提出来,大部分媒体公知的论述我都阅读过,这些理论研究本该由财政拨款的国家学者来完成并普及,这里要向这群象牙塔外的知识份子与自由作家群体致敬!
坚韧与道德,只是帮助人类进入“文明”之门,逐渐演进出国家的概念与实践。同时也出现了权力的形态与特征,我们是一个早熟的民族,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达到了封建文明的巅峰,秦以后的中/央/集/中权力专政,并不是标准的封建文明,而是中/央集/权,帝制专/政,此后华夏文明一直在这个循环中朝代更替,周而复始。直至近代工业文明用舰队打开清政/府的门户,我们这个悲怆延续至今的古老民族,虽有灿烂的历史与文化,却为何先后败给了野蛮又败给了文明再败给野蛮……
文明不等于文明国家,进入文明的门槛建立国家,并不意味着已经成为文明国家,文明国家是入门文明之后更高维的文明特征,华夏文明在进入文明的门槛后,为什么没有继续演进?而处于长时期的内耗中,我们往往有一种民族优越感,认为几大古文明相继灭亡,华夏文明却独树一帜,生生不息,并教育与同化着周边少数民族,形成了一个具有认同与归属感,多民族的泱泱大国,我在之前的一些文论中翻看世界历史后,列举了同时期的古希腊,印度文明哲学家,科学家的事迹,(详见与《文学立场即维护人类的资格与良知,这不止是常识,而是真理》与《没有一个城邦是永恒的,也没有一个时代是永恒的》两篇文论)我们在某些方面的落后,并不是从满清才开始的(因个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