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装置

南哲思享元宇宙与外主体的形而上学

发布时间:2022/10/12 15:52:39   
数字化伍德灯 http://m.39.net/pf/a_7004403.html

摘要

元宇宙是去年以来非常热的词汇,但是迄今为止的很多研究只是在描述元宇宙的技术表象。元宇宙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新的技术性外壳,而且代表着元宇宙中社会交往关系的重新组合。在这个组合中,诸多传统的哲学概念尤其是主体概念,需要在新的背景下加以反思。通过海德格尔的现代技术的对象的摆置和促逼主体等理论视角,我们看到,在元宇宙中生成了不完全依赖于我们身体存在的化身即外-主体,会形成与我们的传统的自我意识主体不一样的主体概念。这种外-主体并不寻求与身体自我的同一性,而是如德勒兹所言,形成了一种逃逸的生成经验,这种生成经验指向了在身体自我条件中不可能的潜能。

关键词:元宇宙;外-主体;形而上学

元宇宙(metaverse),作为唯一宇宙(uni-verse)的衍生词汇,与其说它来自小说《雪崩》中神奇的创造,或者扎克伯格对自己Facebook公司的转向,不如说来自于对宇宙唯一性(uni-)的超越,即世界的诸多存在物不再是以单一的形式存在于一个统一的宇宙之中,而是在现代数字科技和虚拟技术的推动下,形成了一个不完全依赖于现实宇宙的溢出空间。这种溢出空间是多元的,甚至是非牛顿力学和非欧几里得几何学的空间,在那里,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与我们现实的唯一宇宙中的规则和规律不同的规则和规律,也有着不同的存在方式。这不仅意味着我们可以创造出一个虚拟的元宇宙环境,可以在里面享受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元宇宙的出现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物理规律和数学运算的先天观念,从而将我们的思想和行为重现映射在前统一(pre-uni)的基础上,即在那里只有一片虚无的荒漠,那里只有我们重新开始搭建的知识和观念平台,只有元(meta)问题,没有任何统一(united)的保障。正如齐泽克曾说过的,在这个被称为真实界(thereal)的地方,我们唯一可以做的是:“欢迎来到真实界的荒漠!”

在我们如同后现代主义者用马克思《共产党宣言》中的名言感慨地说“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的时候,我们面对的情况实际上不仅仅是事物的烟消云散,因为元宇宙不是一个附着在真实世界上的赘生物,而是借助数字科技和通信技术的力量,重塑了世界的一般性架构和规律。在这种情况下,遭到挑战的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牛顿力学和欧几里得几何学,也包括自笛卡尔以来的现代哲学的观念,如主体性的观念。尽管福柯在《词与物》的结尾处已经将作为主体的人的形象变成了沙滩上的一张脸,随着海浪的拍打,这个主体性的形象也随之湮灭。但是,真正的主体性的消逝却发生在21世纪之后,也就是随着数字科技的来临,我们越来越像是《黑客帝国》中被放置在营养仓里的个体,被母体的数据控制着,我们的主体性不过是这种母体控制的映射。然而,沃卓斯基的电影不过是一种未来的隐喻,但更为根本的是,自启蒙运动以来的理性的自律主体性的观念,在数字时代的确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尼采曾有一句名言:“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凝视着你。”这句话在元宇宙的背景下或许可以被改写为:“当我们操纵着元宇宙中的角色时,这个角色也操纵着你。”这样,我对我的思想和行为的判断和决定,就已经超越了纯粹的自律主体性的范畴。因此,面对元宇宙的挑战,我们或许可以发明一种新的主体性概念,我将其称之为“外-主体”(extro-subject),即一种在真实界和元宇宙之间形成映射游戏(Spiegel-Spiel)关系的外-主体形而上学。

一、作为重塑社会关系的空间的元宇宙

纵观迄今为止的各种元宇宙的研究,一个共同的认识是,元宇宙是一种在数字虚拟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技术样态。在梳理元宇宙的技术发展史时,大家都会谈到尼尔·斯蒂芬森第一次在小说《雪崩》中使用了这个概念。年,美国著名计算机科学家伊万·苏特兰德(IvanSutheland)发明了一个可穿戴的设备,试图将人的大脑连接到计算机上,这是人类第一次尝试在人类大脑和虚拟现实之间进行交互。这个笨重的可穿戴设备成为今天各种用来制作VR和AR游戏的设备的雏形。有学者指出:“年,人类社会虚拟化到达了临界点。疫情加速了社会虚拟化,线上生活由原先短时期的例外状态成为常态,由现实世界的补充变成了与现实世界平行的世界;线上与线下打通,人类的现实生活开始大规模向虚拟世界迁移,人类成为现实与数字的两栖物种。”不过,关于元宇宙的论述无论多么突出虚拟技术和数字技术在制造虚幻世界上的巨大潜能,但这种研究大多仍停留在现象的描述阶段,或者至多是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先知式的预测。当然,也有学者从传统形而上学和思辨哲学的角度,将元宇宙的技术发展看作受资本控制因而刻意炒作的新概念,认为元宇宙不过是技术拜物教的又一现实范例。无论是赞扬还是批判,现有的关于元宇宙的研究成果仍然停留在元宇宙所带来的问题的表面,而真正需要学者们深入思考的恰恰是那些处在被资本和媒介炒作起来的泡沫下面的问题。

为了深入理解元宇宙所触及的形而上学问题,我们需要暂时将那些泡沫化的描述和概括悬置起来,去看看大家究竟是如何描述元宇宙的。迄今为止,关于元宇宙的论述除了一些比较极端的装置艺术作品的举例之外,经常被作为元宇宙的案例的,包括了斯皮尔伯格的电影《头号玩家》、沃卓斯基的电影《黑客帝国》、肖恩·利维的电影《失控玩家》以及任天堂Switch上的游戏《动物森友会》等等。不难发现,这些作为元宇宙的案例基本上都与电子游戏有关,或者说,元宇宙形态之所以被人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190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