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加速装置 >> 加速装置前景 >> 航空工业新航变革引领推动军民融合向纵深发
年,在中国军民融合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一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的航向航程,擘画了远景蓝图。十九大报告中三处强调“军民融合”,进一步彰显了军民融合在强国强军中的战略地位。这一年,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被列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七大国家战略之一,并被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更加凸显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国家战略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新航始终坚持以国家战略为先导,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道路上,先军后民、寓军于民、军民互促,助力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
践行国家战略坚持走军民融合之路
每当走进新航,国资委、航空工业、机电系统、河南省、新乡市等各级领导脑海中留下的深刻印象,无不是新航军民融合的发展历史和现实成就。“新航军民融合的发展模式取得了成效、形成了经验,要在今后更好地实现军民协同发展。”航空工业董事长、党组书记谭瑞松站在新航这片军民融合的热土上,曾颇为感慨地这样勉励新航人继续在军民融合发展上做大文章。
“平原”滤清器、“豫新”空调、“豫北转向”汽车动力转向器,是新航汽车零部件产业所属三大产品——分列行业前三,连续9年蝉联“全国百家优秀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这些如今在行业知名的品牌,正是新航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硕果。新航的前身(整合前的厂、厂、厂、厂)在军转民、民养军的时代大潮中,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将航空液压、环控、过滤等技术应用到民用产品中,形成了以汽车热管理系统、汽车转向系统、汽车过滤系统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产业群。以此为依托,新航在做强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同时,加速产业协同。
“其实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在国家向民品‘大转、快转、全面转’的号召下,新乡地区的航空工业就开始了军转民二次创业的不断探索。在同源军工技术的支撑下,新航最终选择了汽车零部件产品作为军工技术转化的对象。”在回顾新航民品产业发展时,航空工业新航党委书记、董事长高海军深有感触。从那时起,新航就充分发挥军用航空技术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将军用航空的成熟技术逐渐向汽车零部件、非航空防务、民机等领域推广,实现技术互通互融。军民融合式发展不仅拓展了新航产业领域,优化了产业结构,也为新航的协同发展赢得了主动。
“海、陆、空、天,弹、机、车、船”,从军品项目的一枝独秀发展到现在军民品百花争艳,在企业的发展与思索中,新航架构出的战略指向,自觉地选择了以军用技术为核心、向民用领域拓展,实现军民协同发展的多元成长路径。依托在机载设备产品研制、飞机环控、液压、燃油等方面积累的军工优势和丰富经验,新航为国产飞机、发动机,飞行提供保障,衍生技术还应用于民用产业开发。随着军民融合度的日益深化,新航产品已实现覆盖所有国产飞机、发动机,同时利用专业化优势,为航天、导弹、船舶、兵器、核工业提供环控、液压、燃滑油、氧气等系统解决方案。
思想、战略融合引领产业协同发展
“要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既要发挥国家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市场作用,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新航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黄群泽在谈到军民融合思路时指出,担当强军首责的航空报国情怀,以不穿军装的军人自诩的政治责任感,都在催生新航人军民融合国家大战略下的抱负与视野。站在历史发展的大转折点上,新航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企业画下了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战略蓝图。
大协同:军军协同民民协同军民协同国际协同;大融合:思想融合战略融合产业融合军民融合;大发展:创新发展价值发展共同发展员工发展。
“军民融合不是产品、技术的简单融合,而是思想、战略的大融合。”高海军在谈到新航军民融合的形式时指出,新航以“大协同、大融合、大发展”为主线确立了新航军民融合的战略格局。结合“十三五”战略落地十大工程、三年滚动计划,新航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新航集团核心技术路线梳理及移植实施方案》。通过分阶段梳理、延伸的方法,稳扎稳打,提炼出《核心技术及延伸产品(产业)路线图》等,并按照研发、制造、核心、关键技术四个维度进行细化,明确自身关键技术及核心技术要求,巩固现有技术优势,识别新航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的应用及移植领域,梳理拟定未来3~5年关键技术及核心技术推广、移植发展方向。
“这是利用先进的军用航空流体控制及测试技术转化开发出的轨道交通用雨刷系统、过滤系统,以及排风阀、减压阀、控制模块、安全阀等关键部件产品,已小批装车实验成功,形成产业化趋势。系列产品的开发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不久的未来将形成新航新的经济增长点。”新航副总工程师葛传勇兴致勃勃地介绍着《轨道交通系列关键零部件研发》项目的技术融合演变与推广价值。除此项目之外,新航还有其他5项军用技术一并被列入《河南省“军转民”技术与产品推广目录》《直流无刷电机控制技术》,1项民用技术被列入《河南省“民参军”技术与产品推荐目录》。
打破技术壁垒,形成研发合力。为更进一步推动新航军民先进技术的融合、推广及应用,新航积极制定《新航集团军民先进技术融合、推广应用实施管理办法》。在充分评估军民融合技术需求的基础上,开展了公司范围内军民融合技术对接的走访、调研工作,通过采取系列措施方法和激励机制,经过军民技术融合对接交流研讨,确定军民技术融合拟合作项目。
截至目前,已确定《电池冷板项目开发》等4个项目准予立项,标志着新航军民技术融合机制已成功建立并高效运作,实现了公司军、民技术之间的相互融合与推广应用。
全球视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初见实效
“民机合作项目对新航具有战略意义。我们的产品与C配套成功后,对军机的发展也会起到重要作用,不仅能提高行业地位和影响力,而且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新航民机事业部综合管理部副部长李大功在C大型客机成功首飞后,难以掩饰激动的心情如是说。借助C项目,新航积极参与国内支线客机、水陆两栖飞机、直升机、运输机、公务机等型号研制工作,与国际知名民机企业UTAS、LIEBHHER、Parker等开展业务合作,是UTAS公司过滤器产品的唯一供应商。尤其是在C项目研制中,首次应用液压过滤装置的健康诊断技术,实时监控液压系统运行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先后攻克机翼单向阀“高开启低流阻”等技术难题,更是赢得了“亚洲第一阀”的赞誉。
主动对接国际标准轨道,为企业发展拓展无限延伸的空间。秉持这种信念,新航在民机项目研制、非航空防务发展、汽车零部件开拓上阔步前行。其中,军民融合的国际化视野和全产业链的融合与反哺在为新航的发展作着战略背书。
携航空国内发动机引气行业发展奠基者和引领者、国内机载蒸发循环领域的先行者、国内座舱压力调节技术领先企业等优势和行业地位,新航研制的热交换器、过滤装置、泵类、液压集成、控制活门及气液分离器等核心部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均在60%以上。新航民用航空三大业务OEM、MRO、转包同步发展,以五大核心部件研发为主(控制活门、热交换器、过滤器、液压集成、泵),正逐步向三大分子系统(蒸发循环系统、引气子系统、压力调节子系统)研发发展。
以机载设备系统、部件制造为重心,借助民用航空管理基础和汽车零部件产业能力,打造通用航空产业制造中心。年以来,民机航空销售收入实现年增长率30%以上,新航民机在快速增长的基础上,逐步打造“设计+制造+客服+维修+再制造”发展模式和价值链条的国际化民用航空产业。
同样,汽车零部件瞄准国内外中高端客户,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兼收并蓄、自主研发,积极与汽车厂商达到战略合作意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排放后处理系统产品,可使排放达到国Ⅵ、国Ⅴ以上标准。自主研发的电动转向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电控关键核心部件的研发自制,并购的德国海力达公司,VVT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三、DCT位居全球第一。新航汽车零部件在国际市场上开疆拓土、攻城略地,以先进的研发制造水平和优质的质量保障体系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良好口碑,成为福特、五十铃、日产、通用、戴姆勒等国际主流客户的一级供应商。
互融互哺促新航智能制造转型
“以精品化管理标准和要求开展配套产品的研发与制造,推动着新航军品从外到内的精品化,一定要把精品工程做实、做精、做出成效。”黄群泽在精品工程工作会上这样强调。产业融合发展的背后是新航精益管理和智能制造的军民互融互哺。
近年来,新航引进民用航空先进经验及管理标准,在军用航空产品研制中全力推进精品工程,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通过军民品两大板块的协同推进,逐步建立起以贯穿产品生命周期流程为指导的系统研发体系,提升产品的正向设计能力。学习民机维修先进管理经验,完善军民机维修体系,开拓军民机维修市场,建立适应军机、民机维修服务的保障体系,使维修服务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服务更优,提升客户满意度。充分发挥精益管理的孵化带动作用,将民品管理的精益化导入军品管理流程体系,为军品研发制造的精益化、快捷化、流程化注入新的管理活力。特别是并购德国海力达公司后,与海力达市场协同,进入全球知名的蓝筹汽车OEM市场,对标国际一流水平,为新航军民品产业发展都提供了新的标尺。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在军民融合的时代大潮中,新航正秉承着“开创军民融合新模式,引领智能制造新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机电系统供应商”的美好愿景,自觉践行强军首责,不忘初心,以战略思维谋划全局,以战略定力迎接挑战,不断推进军民融合向纵深发展,在中国梦航空梦强军梦的伟大感召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做出“航空报国”的历史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