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加速装置 >> 加速装置介绍 >> 均胜电子研究报告全球汽车电子与汽车安全龙
(报告出品方:华泰证券)
均胜电子:全球化汽车电子与汽车安全龙头供应商均胜电子是全球化优秀的汽车零部件公司,汽车电子与汽车安全一级供应商。公司成立于年,年上市后陆续通过并购知名零部件供应商德国普瑞、车载导航软件公司TS道恩(汽车信息业务),德国汽车方向盘及内饰公司QUIN,汽车安全系统厂商美国KSS、汽车安全龙头厂商日本高田(除PSAN外主要资产)等企业完成全球化业务布局。通过整合重组以及在对工业机器人和汽车内外饰及功能件业务的剥离后,公司目前聚焦汽车电子、汽车安全两大业务板块。汽车电子业务快速发展,公司在智能座舱、新能源平台、智能网联、智能驾驶方面具有深入布局。汽车安全方面,公司是全球第二大供应商,是宝马、奔驰、奥迪、大众、通用、福特、本田和丰田等全球汽车制造商的长期合作伙伴。
公司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受子公司脱表影响及汽车安全业务波动较大。22年公司实现收入.93亿元,同比增长9.03%,实现自年以来增长由负转正的变化。18年因收购日本高田,收入大幅增长。后受全球产业链冲击及延锋百利得、均胜群英陆续脱表影响,20年与21年连续出现负增长。期间,汽车安全业务因为疫情等因素阻碍了并购整合进度,出现明显下滑。21年公司计提商誉减值准备20.2亿,使得21年净利润出现大幅度亏损。22年公司汽车安全业务重组逐步进入尾声,盈利能力明显好转,实现归母净利润3.94亿元。23年以来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7.79亿元,同比增长.54%。
汽车电子业务占比不断提升,海外地区为主要收入来源。汽车安全业务年以来收入下滑,同时公司把握住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趋势,汽车电子业务占比稳步提升,整体汽车电子业务占比由年16.5%快速提升至1H23的30.18%。从收入区域分布看,过去五年海外地区收入持续保持在七成以上,1H23年占比为78.4%。
股权方面,王剑峰先生是公司实际控制人,直接持有公司2.42%的股权并通过控股均胜集团的方式共实际持有公司21.70%的股权。公司通过企业创新升级和多次全球并购整合,现核心子公司包括普瑞Preh主营乘、商用车HMI和新能源管理系统,均胜汽车安全系统主营汽车安全业务,均胜群英主营汽车功能件,均联智行主营智能座舱、车联及智能驾驶业务,同时下设均胜智能汽车研究院和均胜新能源研究院。
汽车电子:公司是国内汽车电子的龙头公司座舱域控制器往高算力演进,大屏、多屏化赋能深度人机交互
智能座舱作为连接用户与车的最直接载体,负责信息娱乐功能,因其最容易触达用户,从而成为了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的重要切入点,实现将汽车升级为一个以驾乘人员为中心的“智能移动空间”。在域控制器算力升级背景下,座舱功能日益丰富,中控、仪表、HUD、音响、座椅、车灯等多模态硬件搭载率提升,人机交互状态从传统的物理按键往“触屏交互”、“语音交互”、“手势交互”发展。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搭载智能数字座舱(大屏+语音+车联网+OTA)前装标配交付.05万辆,同比增长40.59%,前装搭载率为39.89%。
座舱平台逐步向“一芯多屏”的域控模式转变。随着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由分布式向域集中式演进,中控、全液晶仪表、HUD等部件将从屏机一体的模式(一个ECU控制一个屏幕)转向由统一与控制单元(DCU)控制。高算力的平台让座舱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增强了屏幕的数量和交互性。此外,座舱域还可以进一步整合智能驾驶ADAS系统和车联网V2X系统,从而进一步优化智能驾驶、车载互联、信息娱乐等功能,实现更多维度的人机交互功能,包括DMS/CMS(驾驶员及乘客监控)等。座舱域控制器加速上车。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年1-6月座舱域控制器标配交付.67万辆,同比增长67.98%,前装渗透率12.66%。屏幕方面,我们年6月1日发布的报告《京东方精电:全球车载显示龙头厂商》中,我们测算目前车载屏幕年市场总规模约亿元,23-30年CAGR为12%,至年规模达到亿元。
公司:打造智能座舱整体解决方案,携手华为共建新生态
并购重组推动座舱产品布局持续完善,公司目前座舱业务由两个子公司负责:(1)普瑞:年公司通过收购德国普瑞开启座舱电子业务,初期主要产品为驾驶员控制系统、空调控制系统及方向盘控制器等传统物理按钮旋钮式交互产品,后逐步往IVI、HMI产品发展。(2)均联智行:年通过收购TS道恩汽车信息板块开启智能车联业务,也由此进入大众座舱系统供应商体系,核心客户为高端车企(宝马、奔驰、奥迪、保时捷、福特、通用等)。后年公司将其自设立子公司均胜智能车联JPCC和普瑞车联PCC(前身TS道恩汽车信息业务)合并,成立均联智行,专注于新兴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业务。目前均胜座舱业务已覆盖域控制器、操作系统、人机交互、中间件和应用层算法的智能座舱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具备包括域控制器在内的智能座舱整体软硬件解决方案能力。均胜旗下子公司均联智行主要负责座舱域控制器的研发与生产,其在年量产落地了基于瑞萨R-CarM3应用Hypervisor的双系统座舱运营域控方案,配套年款大众帕萨特、迈腾。当前公司座舱域控产品支持高通、瑞萨、三星、华为等主流芯片,并支持安卓、QNX、Linux、VW.OS、鸿蒙OS等主流操作系统。经过多年发展,均胜普瑞在一体化交互界面、触屏应用、显示单元和控制单元、触觉反馈、手势识别等座舱交互领域形成了深厚的技术储备。从收入和净利润情况看,1H23均联智行和普瑞实现收入26/6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3.7/19.7%,综合增速23.4%;净利润率分别为4.5/3.7%。
均联智行携手华为共建智能座舱新生态。均胜子公司均联智行与华为于年8月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智能座舱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均联智行主要负责智能座舱中与操作系统适配的算法、软件(如中控仪表在内的底层软件、中间层和应用层等)架构设计、硬件架构设计与系统集成开发,华为发挥芯片及鸿蒙操作系统的优势,合作产品将搭载华为提供的智能座舱核心模组、鸿蒙车机操作系统、HMS-A核心能力平台及鸿蒙应用生态。未来,双方的合作模式还将不断拓展,为车企打造基于华为方案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共建智能座舱生态。
公司是国内智能座舱软硬件全套解决方案的领头羊。我们对比了座舱行业同业公司,均胜电子是少有的可以为车企提供从域控制器、操作系统至应用层的软硬件智能座舱完整解决方案的Tier1厂商。目前公司智能座舱产品在全球供货超过万台,交付车企涵盖国内外多个品牌。同时随着人机交互的重要性不断被强调,公司有望借助普瑞人机交互系统和5G+C-V2X车载网联技术的发展优势,打造下一代沉浸式的情感化座舱体验。
L2级辅助驾驶大规模落地,公司在单车智能+车路协同双轨布局
自动驾驶目前正处于L0/L1向L2升级阶段,L2级辅助驾驶正在进入市场红利期。受益于辅助自动驾驶技术的逐步成熟、自主品牌的强势崛起,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搭载辅助驾驶(L0-L2)交付.22万辆,首次突破千万辆规模,前装搭载率首次突破50%大关。其中,L2级辅助驾驶(含L2+)前装搭载率29.40%。我们认为L2-L2+级乘用车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市场增长的主要区间,L3及L3以上受限于法规、权责、技术长尾问题等限制,落地阻力较大。此外,我们看到随着规模量产落地,整体域控单价下降,搭载车型价位在不断下探。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统计,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前装标配搭载L2级辅助驾驶车型交付均价降至25.15万元,连续第二年低于传统L1级辅助驾驶车型交付均价26.08万元。展望未来,我们认为:(1)由于终端持续竞争下,车企对于降本需求的提升,驱动性价比更高的方案快速上车。(2)对于更大市场的0-20万车型,前视一体机等方案仅能实现初步的高速NOA功能,难以满足消费者对自动辅助驾驶的需求。
我们看好轻量级行泊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将成为未来几年乘用车的主流方案。由于城市NOA技术尚不成熟,整体解决方案价格高昂。但高速NOA已经成熟且逐步被消费者采纳,我们看好轻量级行泊一体方案(在有限算力和成本情况下实现基本ADAS行泊和高速NOA功能)的成本和性能平衡,是未来大部分主机厂的选择,也将成为L2乘用车智能驾驶的主流方案。根据佐思汽车研究预测,中国行泊一体域控制器销量将从年83万辆增长至年万辆,其中低算力方案域控占比从年5%提升至年46%。
公司:首款智能驾驶域控落地,智驾+车联网技术闭环提升整体竞争力
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均胜电子旗下的均联智行近年来聚焦以硬件为基础、软硬件深度融合的智驾解决方案,加速布局智驾方案的量产,先后与黑芝麻智能、高通、英伟达、地平线等芯片厂商展开合作。公司于年5月发布了基于高通骁龙芯片平台的首款智驾域控产品nDriveH,AI算力高达TOPS,可实现HPA、NOP、HWA等自动驾驶场景;同时,与地平线展开战略合作,基于征程3和征程5芯片开发的nDriveM等高性价比智驾域控产品在年9月于IAA展出。传感器:公司战略投资图达通,共同开发宁波工厂,实现图像级超远距激光雷达的量产。图达通成立于年,目前可实现25万颗激光雷达的年产能,相关产品先后上车蔚来ET7、ES7、ET5。
智能网联:作为全球首批实现车路协同产品量产的供应商,均胜电子推出的5G+C-V2X车路协同解决方案已于华人运通、蔚来等国内品牌和欧系知名车企的多款量产车型量产。年5月公司车路协同5G-V2X技术率先于高合HIPHIX量产落地,此后产品矩阵逐渐拓展至搭载高通等网联芯片的数字智能天线。同时公司5G-V2X技术延伸至商用车领域,覆盖轻卡、轻客、中卡和特种车等多种车型。截至1H23,公司已累计获得超亿元智能网联相关的新项目订单。
新能源管理系统业务:深耕BMS多年,把握V高压平台机遇
BMS是保障动力电池安全性、可用性、易用性、使用寿命的动力电池核心部件。BMS是一套通过对电压、电流、温度以及SOC等参数采集、计算,进而控制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以实现对电池的保护,提升电池综合性能的管理系统,是连接车载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的重要纽带。BMS实时采集、处理、存储电池组运行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并与外部设备如整车控制器交换信息,以实现对电动系统的全面管理。BMS大致可划分为显示、采集、主控三个模块,分别对应BMS系统的五大功能——电池状态检测、电池状态估算、电池安全保护、电池能量控制和电池信息管理。
此外,V高压平台已成为诸多国内外车企缓解续航里程焦虑及充电时间焦虑的重要方案。V系统能够提高充电功率,从而使电动车获得良好的补能效果,同时有助于实现整车降重降本,提升电动车的工况效率与动力性能。同时,V高压架构能使电动车在当前不同功率充电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充电功率,从而提升充电性能。搭配高倍率动力电池,能够使高压车型取得良好的补能效果。缩短充电时间、延长续航里程目前是电动车升级的核心诉求之一,短期内V高压平台技术主要应用于20万以上的中高端车型,同时受限于相对有限的大功率直流桩数量,V平台短期内也需要兼容V直流桩与交流桩。中长期V快充平台有望成为重要发展趋势。据盖世汽车研究院,预计年V及以上高压电动车渗透率达11%,年V以上高压平台电动车渗透率23%,销量超万辆。
公司:V高压平台订单高增长
均胜普瑞是国内专业BMS及车载功率电子产品的关键供应商。公司的BMS产品具有高精度参数检测、关键状态估计和单体均衡等功能,是控制电池系统的关键组件。早在年德国普瑞便开始为宝马的混动车型提供BMS方案,后又陆续成为奇瑞、吉利、奔驰、大众、日产、福特、上汽通用五菱等主流车企的BMS及相关零部件核心供应商。V高压平台订单持续爬坡,为公司功率电子业务带来崭新机遇。在“超快充”得到市场初步应用后,均胜电子持续加大对车载功率电子方面的研发投入,致力高功率、低损充电、无线充电和车载功率电子部件等的前瞻技术商业化,量产产品包括充电升压模块(Booster)、多功能DC/DC电压转换器和车载充电机(OBC)等。年均胜为保时捷Taycan量产交付的充电升压器和多功能DC/DC电压转换器,使得Taycan成为全球首台搭载V高压平台的电动车型。充电升压模块主要助力V车型在V电站充电,实现充电20分钟,补能80%,直流电压转换器则负责实现V电压的12V、48V和V三种电压转换,为不同车载部件提供电源。近年来,公司把握V高压平台装车机遇,/1H23收到有关订单约93/亿元。
汽车安全:公司是全球汽车安全领域第二大供应商根据交通事故发生前后干预的不同,汽车安全系统分为主动安全系统和被动安全系统。被动安全系统主要在事故发生时对车内乘员和被撞车辆及行人进行保护,而主动安全系统则是在危险发生前向驾驶员提供警示信息或采取辅助驾驶进而避免事故发生。产品层面,被动安全包括安全气囊、安全带、方向盘等传统保护装置。主动安全系统按照功能作用形式不同可分为制动力控制和辅助提醒两大类。
政策驱动+电动化趋势打开安全系统千亿级市场
随着全球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发展,以及各国相关政策法规的有序落地,汽车主动和被动安全技术正向着集成式安全解决方案方向发展,安全产品的单车搭载量及产品价值持续上升。且国内被动安全市场与海外市场相比,随着单车平均价值量提升有更大发展空间。(1)单车搭载价值量持续提升。单车价格:据奥托立夫年报,全球汽车被动安全产品单车平均价值量(CPV)达美元,较年增长6%以上。据维宁尔年报,全球汽车主动安全产品CPV为美元,并预计于年增长至美元。(2)对比海外,国内市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据奥托立夫年报,在发达市场(西欧,北美,日韩市场),年被动安全单车价值量(CPV)约为美元,未来的增量主要来自于新型安全系统,如主动安全带,膝部安全气囊以及前排中央安全气囊。而国内市场的年CPV约为美元,与发达地区有较大的差距,未来的增量主要来自于单车安全气囊搭载量的提升以及更加先进的安全产品的上车。
安全法规要求逐步严苛
作为事故发生时保护司乘生命安全的重要装置,被动安全产品如安全气囊、安全带、方向盘等的单车搭载量和产品技术,受益于相关法规持续落地、智能化电动化发展趋势和消费者安全意识提高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不断提升。相比于发达国家,中国的汽车安全相关政策监管及测试标准体系搭建步伐较为落后,处于追赶借鉴阶段。近年来,GB/T-,GB/T-等国家标准,《关于试行汽车安全沙盒监管制度的通告》,新车评价程序(C-NCAP)以及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的持续快速发布促使主机厂追求更严格的汽车安全评价标准体系,被动安全设施配置不断提升。
《C-NCAP管理规则(年版修订版)》作为目前国内最严格的管理条例,对各整车厂及车载安全厂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最新版《C-NCAP管理规则(年版修订版)》为例,相较于年版,对于主动安全,乘员保护(被动安全)部分均有明显新增条例,并在评分体系中加强了对于主动安全的权重占比,由年版的15%提高至最新版的25%。
被动安全:安全带、气囊、方向盘整体单价持续提升
1)安全气囊:是车身重要被动安全装置之一,根据其在车身的安装位置,可分为驾驶员气囊、副驾驶气囊、帘式气囊、侧气囊、膝盖气囊和安全带气囊等。随着整车厂对被动安全配置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安全气囊的单车配置数量正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单车安全气囊的数量已经开始从双气囊向四气囊、六气囊甚至八气囊发展,膝盖气囊和帘式气囊陆续加配。近年来新能源车的高配甚至超配趋势明显,被动安全装置显著优于同级别燃油车。据汽车之家统计,年我国新能源车主流车型标配安全气囊数量约为6个,高于销量前名的燃油车的4.8个。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以及传统燃油车配置的升级有望成为安全气囊单车价值量提高的驱动因素。
2)安全带:虽然单车安全带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但越来越多车型将安全带配置从紧急锁止式安全带升级为预紧限力式安全带。例如智能化的电动式安全带通过加装电控单元(ECU)及传动、电机系统等装置接收并解析制动系统和稳定控制传感器传输的数据,可根据车辆行驶状态判断危险发生可能性,在必要情况下预先收紧将司乘人员约束在座椅上,进而防止或降低碰撞带来的伤害。同时可以在正常驾驶的情况下,针对疲劳驾驶等状况提供触摸式预警信号。目前高价值的电动式安全带渗透率较低,整体市场规模仍有提升空间。
3)方向盘:作为最重要的车载装置之一,伴随着智能驾驶逐渐向下一阶段发展,方向盘也呈现出智能化、安全化、灵动化、集成化的趋势。相比于普通方向盘,升级的智能方向盘不仅通过使用更多的传感器和显示界面向驾驶者提供更佳的操作体验,也同时进一步降低操作风险,提供更好的安全保护。目前,行业新一代技术正着力研发为健康和安全保驾护航的生命体征检测方向盘、适用于自动驾驶L3级别以上的折叠隐藏式方向盘等新一代智能方向盘产品。伴随着新技术应用场景的不断落地,方向盘的单车价值有望进一步提升。
被动安全业务市场准入壁垒高,市场竞争格局集中。被动安全产品市场在技术、认证、客户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产品的最终量产落地不仅要经过技术研发人员多年的研究开发、设计检测,还要通过如IATF:等一系列严格的技术体系认证,对安全系统供应商的设计研发、生产管理、产品质量把控等能力要求较高。且前期研发投入较大,也因此形成了很高的进入壁垒,长期合作的整车厂与供应商粘性较大,整车厂更换供应商的成本很高。年,奥托立夫、均胜电子和采埃孚三家汽车安全行业巨头凭借技术先发优势和高行业门槛占据了全球被动安全行业约84%的市场,且市占率多年维持稳定。
主动安全快速渗透,成为消费者与车企核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7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