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装置
白癜风怎么样能控制住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848906.html

物理科技艺术除了媒体自身具有美学价值,它还可以增强我们的表达观念与感受,具有奇幻的远程分享、互相连动、沉浸式体验、通感交互性、时空转换等特征,同时也具有科学的实证性。这些特性也正是物理科技艺术的价值所在,对于技术背后与物的互相感应符合中国传统文化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更可以通过人造物、重组物态及拟人物象表达对生命的寓言,对社会背后的文化进行思考。这样的新媒介带来的创新性,区别于静态绘画、摄影的时间凝固感与消逝感,而物理科技艺术更多是动态的多感体验,直接而真实。交互性重要的是分享,让观众的参与成为创作的一部分,激发观者的潜能,表达物理符号、技术、语言之外我们对历史新的诠释、对人文社会的关切、对人生的生命体悟,还可以预设未来的伦理,以当下人的视角表达生存的感受和生存环境的体验。因此物理科技艺术不仅仅是声光电技术酷炫,更是通过新的视听体验带给我们新的启示。

一、物理科技艺术的概念及观念基础

物理科技艺术是借用物理科学技术的媒介、语言、材质、特性来表达作者创作的观念、感受和思想的方式。物理科学技术在新媒体艺术中涉及不少的领域,如无线电(电话、广播电视)艺术、声音艺术、灯光装置艺术(LED、全息影像、媒体建筑)、动态装置(风动力、电动力、传感器装置)、激光、电磁艺术、人工自然现象、时空艺术、新媒体地景艺术、纳米艺术,等等,很多领域又不是独立而隔裂的存在,而是与其他领域的媒介跨界呈现,如:物理模拟全息影像与数字艺术的结合;灯光艺术与远程通信技术结合,可以远程控制其造型和色调;电磁艺术也可以通过与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结合,改变奇幻的形态;动态装置也可以通过数字编程、生物仿生技术结合研发成人工智能艺术;而传感装置的类型也跨越多种领域有声控、温控、磁感应、光感、声音等感应技术;太空中也会与失重舞蹈结合表达更加自由;人工自然现象与地景艺术结合,用电子动力介入,会呈现更多奇幻的体验;纳米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结合用于医疗和军事领域,也都是惊人的研发。

▲《星际穿越Interstellar》剧照

物理科技艺术哲学基础:万物等观

世界由物质组成,物分为自然物与人造物。人造物其实也源于对自然物态潜能的挖掘,发现新的存在规律。这就是科学最重要的发现物性新的价值规律,然而与物质同时存在的还有一个思想性的精神,就是我们说的形而上的灵魂物质它的存在虽然依赖有机的机体,但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哲学长期讨论的基础,即思维与存在、唯物与唯心的问题。这也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表征差异,自然物态的存在规律不由人类的意志而转移,然而人类的愿望持续改变着自然之物,创造新的物态和生命状态,而产生了新的伦理、思维方式和新的时空观念。其实这些人工的生命状态也是自然规律发现,只是人类在一直探索自己的机体潜能而已。物理科技的声光电被人工化创造的音乐、灯光装置、视屏、网络等新物种,让人类的生活状态变得越来越丰富、快捷、舒适,这些是物质实用的感官功能。但是这些人造物还有美学的功能,渐渐地,这些人造物还具有了观念表达、情感传递的功能,这些都区别于自然无机物。这就是文化和艺术的价值和意义,它的意义也在于让这些事物赋予生命,帮人类传递思想。据说科学分析这种思想灵魂也是由微小物质构成,自然也是物质的一种形式。

人造物质信息科技与电气科技、人工智能技术仿生的目的,就是让人造物在物理和精神上服务于人,表达人类正能量和极积的道德伦理观、生态观,揭示生命的意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即使人类很多文学艺术作品里反映了很多灾难与危机的“负能量”,但它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批判负能量,为了追求永恒而积极的价值观。另外一些自然物运动起来,赋予生命,借物喻人,是物理科技艺术的主要方式,谈物即谈人,借不同物的符号、语言和技术方式,可隐喻现实、历史、未来和永恒的生存寓言。这就是物理科技艺术的价值所在。

那人是不是物呢?广义上也是,而狭义上不是,所以有个说法“你这个东西”“你不是东西”都是贬义词,都是骂人的词。我们所说的物权,将物性差异作为前提,以生态、伦理的角度去探讨万物平等。按照亚里士多德对于事物逻辑的分类法,“植物在无机物之上,动物在植物之上,作为理性动物的人类则高于梯次中的任何物体”,这个观点是源于认识论对本体论的较量。

我们知道有灵魂的动物、植物是有机生物,无机物更多被称为物质或物体,这些物质包括气象、物质、水、云、风、火、气这些微粒或化学物理原理构成的物质,古希腊的哲学认为万物的本体是有这些基本物质构成,它们的存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所以从生态学的角度必须加以保护。

科技新媒体是互联之物,不同的媒体独立而又有联系,它对其他物质的影响是隐藏、潜在的,就像辐射一样,虽然看不见,但必然存在。中世纪把“神”作为价值本体,将物理科学和人的价值搁置起来;近代文艺复兴把科学与人文主义得以重视;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的又一次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再次反对教会政治与封建制度,构筑了一个以人类为中心的世界;而20世纪现代哲学强调二元理性的科学主义物主义与人本主义异质共生;到20世纪60年代的后现代与90年代的当代哲学倡导作为万物之尺度及“齐物平等”。这样的秩序是多元和差异的秩序,而非二元对立的秩序,强调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互相依存与转换。物理新媒体艺术也倡导多元、无中心主义的万物互联与万物平等的观念。

ScottSnibbe创作的物理交互作品《大风吹》

其实人与物的平等观念自古有之,是人与新生命物种成为造物主“去人类中心化”的途径,庄子“齐物论”包含齐物与齐论两个意思:他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这就是“齐物”。古希腊时期世界的本源即“气、水、火”之物;道家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一与多、阴与阳相互转换回归物性,庄子“梦蝶”中生物与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互换视角与身份判断事物的价值;法国哲学家吉伯特·西蒙东将物视为三种:物理存在的体、技术存在的体与精神存在的体,认为技术与人文化应该打破对立的关系,重建一个自由平等的政治范式,改变是与技术存在体之间的敌对关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81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