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加速装置 >> 加速装置资源 >> 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
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创建于年,是我国低能核物理研究重要基地,依托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主要开展核物理基础研究、核数据测量、辐射物理、核技术应用和交叉学科研究。
年底开始安装调试,年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入运行。串列实验室自年成立以来,一直按照对国内外开放的国家实验室模式管理与运行,累计运行超过10万小时,供述时间8万多小时,为国内外50多个研究机构在HI-13串列加速器上共多个课题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从氢到铀的40多种离子束流。
年开始,在串列加速器上开展了关键核数据测量,为中国评价核数据库提供了实验数据,其中,快中子激发函数测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核装置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年,在国内首次开展了垒下重离子熔合裂变机制的研究。
年,应用加速器质谱方法测量了中太平洋海底多金属结核10Be剖面分布,提供了海底资源生长年代和赋存规律的重要依据,为我国获准中太平洋C-C区海域30万平方公里海底资源的开采权做出了重要贡献。
年,在串列加速器上合成了新核素90Ru,结束了中国人在发现新核素上的历史空白。
年,串列加速器上建成了国内第一个放射性次级束装置。
年完成了2H(7Be,8B)n反应角分布测量,间接确定了7Be(p,γ)8B反应的天体物理S17(0)因子,为太阳中微子丢失现象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
进入新的世纪,串列加速器正在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大需求发挥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作用。
年4月,HI-13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开始土建施工。
年7月,MeV质子回旋加速器首次调试出束,标志着原子能院承建的国家重点科技工程——HI-13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的关键实验设施建成,并入选“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