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加速装置 >> 加速装置介绍 >> 校友风采肖国青成大事者,必持之以恒
肖国青,四川大学年核物理专业本科毕业。现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分党组书记、院长。四川大学甘肃校友会会长。
“好儒雅的一个先生。”这是记者采访时对肖国青的第一印象,他脸上一直带着微微的笑容,与他谈话让人如沐春风。肖国青作为杰出校友代表在四川大学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发言,精彩的发言和对母校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赢得了师生们热烈的回应。
01忆往昔,母校情深肖国青是随父母支援大西北在甘肃长大的。国家为了发展国防事业,在年,由杨澄中先生带着20多个专家在兰州建立了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近物所”)。而肖国青的父亲就在近物所工作,主要从事加速器应用研究。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肖国青逐渐对核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年,核物理是比较热门的专业,带着“高精尖”的标签吸引了众多学子,肖国青高考那年恰逢川大在甘肃省有两个核物理招生名额,从小就喜欢核物理的他毫不犹豫地报了核物理专业,由此,肖国青便开始了和川大的长久之缘。
回首求学时光,肖国青最难忘的便是学识渊博的老师。特别是曾经教授他们量子力学的一位老师,他在推导复杂公式时非常自信从容,直面学生,背对黑板,从不借助任何工具书,直接将繁琐的公式一行行推演出来,甚是潇洒。“更令人惊奇的是,将一支粉笔丢出去掉到地上,他竟然能控制粉笔摔成几段。”这让肖国青庆幸自己能跟着这样专业而又博学的老师学习。“还有一位教授数学的老师,每次他来上课时都带着教科书,但是他讲课时却不曾翻看,讲到重要的知识点时,对应的具体是在哪一页、哪一个地方,他都了如指掌。”能遇到如此优秀的老师,让肖国青更加珍惜学习的每一分钟,生怕错过了每一个知识点。
初到成都,四川方言深深地吸引了肖国青。因为他在兰州时,也遇到很多四川的朋友和老师。刚入学时,他还和同学们相约街头学习四川话。因此,当有些老师用方言口音讲课时,他也不觉得吃力,反而倍感亲切。“相比起广东话,四川方言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肖国青幽默地说道。
对肖国青而言,不仅是川大博学的老师吸引着他,校园的美景也让他留恋。“印象中的川大风景也是极美的。那时的老川大还是从东门进,一入校园,便能看到两边尤为亮眼的梧桐大道,学校里面还都是一些古式建筑,颇有风味。看到现在清雅的荷花池,还有周围的一些优美环境,也为我记忆中的川大美景增添了几分色彩。”
肖国青对川大有着深深的牵挂,因此,他也非常支持校友会的工作,担任四川大学甘肃校友会会长的他每年都会回母校,有时是参加校友会的活动,有时是参加校庆活动,他都带着甘肃校友们的祝福回到母校。每次回到母校,肖国青总会在校园逛上几圈。回忆曾经奋斗的时光,对他来说,在这里奋斗的每一寸时光都是那么的弥足珍贵。
02做科研,从一而终年从川大毕业后,肖国青去了四川广元“三线建设”的核工业单位,他在在线监测部门充分发挥所学知识,工作积极主动,荣立了三等功。年,面对继续工作和求学深造的两难选择,他毫不犹豫选择了求学深造。在较短的准备时间里,他考上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的他去了近物所从事刚建好的“七五”大科学装置——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研究工作。期间,认真钻研和负责的他获得了中科院基础局核科学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奖,并受到了著名科学家钱三强和时任中科院院长周光召的接见,这对年轻的肖国青来说是莫大的肯定和鼓励。年,肖国青作为中科院仅有的5位选拔出的国家公派留学人员赴德国留学,并获得德国DAAD奖学金支持,在柏林自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和柏林哈恩迈特纳核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年在柏林自由大学物理学院获得了博士学位。年,他回到了祖国,便扎根兰州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
肖国青坚信做科研,只要从一而终,就一定能够取得成绩。年在“九五”大科学装置项目圆满完成后,肖国青开始思考建立新一代的重离子加速器装置。他作为项目负责人,通过多年努力,国拨经费为17亿的“十二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终于获得国家批准,该项目已于年底开工建设,将于年底建成验收,这是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设中的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性能指标最先进的重离子加速器之一,能够为我国核科学研究提供先进的平台。但是,肖国青远远不止步于现有的成绩,而是拓展重离子加速器的运用领域。为了将重离子加速器用于治疗癌症,近物所团队从年就开始从事细胞基础研究,年至年在大科学装置上做了例临床试验研究。在取得良好疗效及突破关键技术的基础上,他又率领团队研制了最大型的医疗器械医用重离子加速器,并顺利通过国家的检测,完成临床试验,在年9月获得了注册许可证,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功献礼,打破了国外对大型离子治疗设备的垄断。
成功的背后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做科研,一次次实验的失败、一次次重头再来,对肖国青来说都是莫大的考验。但是他并不相信不可战胜的神话,而是每一次重拾信心,为团队加油打气,带领团队攻克难关,最终迎来高光时刻。在“九五”大科学装置项目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装置立项之初,该装置需要建造超高真空冷却储存环加速器,而项目组以前都没有超高真空的经验,于是肖国青就将他在德国积累的经验和掌握的相关技术运用其中,使项目团队逐步掌握了超高真空技术。同时,他作为束流诊断系统的负责人,要保证几百个探测系统在超高真空环境下高灵敏度地探测重离子,难度之大至今难以想象,但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反复探索和试验,储存环建成后的真空度通过了专家的验收,达到了世界同类加速器的最高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研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壁垒与挑战,是研究人员一直需要直面的问题。然而,未知的速度,未知的空间,都将在坚持不懈的研究中不断突破。目前,肖国青作为项目总经理正在负责指标先进的“十二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的建设。相信不久,他们一定能够完成一份精彩的答卷。
科学永无止境。肖国青始终相信核物理研究还有许多方面等着更多的人去探索,而他也会一直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03不惧压力,享受生活生活和科研同样重要。在科研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和家人团聚的时光自然很少,但是为了弥补这一遗憾,他选择在节假日出游或是出差时带上家人。一方面在或长或短的旅途中增加与他们相处交流的时间,另一方面也能让家人体验一下不同地区的文化和风土人情,通过活动交流,陶冶情操。
作为一位科研人,休息放松尤为重要。肖国青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川大求学时,肖国青喜欢踢足球、打乒乓球、排球。现在,受限于场地、年龄等原因,他更多会选择出去郊游,在与大自然接触的过程中,通过欣赏美景与感悟历史文化,能够带来很多放松和享受。他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兼顾科研与生活的人,在为科研事业奉献的同时,更好地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
作为毕业已有38年的老校友,肖国青深情说道:“长期以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川大校训和‘严谨、勤奋、求是、创新’为核心的川大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使我受益匪浅”。他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希望学弟学妹们一定要勤奋,不要虚度年华,同时对待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和持之以恒,知难而进,才能最终突破瓶颈,收获幸福。在这所包容的大学,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最难能可贵的便是师生、同窗和校友情谊。
科学探索的路上是孤单的,也是有趣的;是艰难的,也是有意义的;是未知的,也是有所收获的。肖国青在这条路上已经找到了独属于自己的快乐,也会坚定地在这条路上愈走愈远……
往期推荐●
川大er,腊八快乐团团圆圆●校友风采
王跃林:用热爱打造人生的曙光
●校党委书记王建国一行赴甘洛调研推进定点帮扶工作
校友动态●《变革与突破——四川大学大湾区第二届科技智造高峰论坛》在深圆满举行●“四川省0-3岁婴幼儿托育标准化建设与培训指导中心”医院正式成立●热烈祝贺校友企业环龙控股在香港成功上市●校友会动态湖北校友会助力母校年湖北高招宣传校友之家●届毕业生,四川大学青岛校友会欢迎你!●情定川大,缘聚福州
四川大学福州校友会欢迎你!
图片由本人提供
作者:侯宁宁
编辑:梁诗涵
责编:徐慧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