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装置

实力担当浦东新区硬核产业到底有多强

发布时间:2023/5/23 18:29:03   

作者:王亚捷战略规划中心研究经理

来源:上海华略智库(ID:HUALUETT)

培育规模化硬核产业集群,是我国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强链补链、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的关键抓手。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浦东新区年GDP超亿元,稳坐全国经济最强区“宝座”。那么,浦东新区硬核产业家底究竟有多强?是怎样聚能绘就当前硬核版图?未来又将如竞速新赛道、攀登新高峰?

全文字,阅读约12分钟

六大硬核产业全面崛起

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蓝天梦、未来车、数据港,是浦东新区重点发展的六大硬核产业。年全区六大产业规模总量迈上万亿级,其中,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亿元,其产业销售占上海71%,占全国15%左右;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亿元,占上海近50%;此外,成套设备、航空航天制造、汽车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规模也分别达到了亿元、亿元、亿元、亿元。

“中国芯”迎来突围倒计时

关键技术纷纷突围。目前,浦东的集成电路设计已经进入6nm先进设计水平,制造工艺14nm芯片已经成熟实现量产,5nm刻蚀设备目前已全面应用于全球先进的集成电路生产线,全球首颗6nmEUV5G芯片—唐古拉T已进入量产调试阶段。

产业链更趋完整。目前,浦东已经集聚了2家全球十大晶圆代工企业、2家中国半导体设备五强总部,全球芯片设计十强中有7家在浦东设立了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已经完全构建从EDA工具、核心产品设计、先进制造、装备材料、高端封测服务为一体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

龙头企业亮点频现。中芯国际、紫光展锐、华虹宏力等是浦东“中国芯”的标志性企业,通过持续多年的技术攻坚突破,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日渐缩小。如中芯国际工艺独立自主进展明显,目前,14nm工艺已经成熟并实现量产,正在向10nm及以下进发。紫光展锐自研的多款5G芯片得到巨头厂商们的一致认可,5G商用终端产品数量超过款,已逐步掌握5G芯片国际市场的绝对话语权。

“创新药”井喷走向全球

创新力愈加强劲。据了解,浦东现有在研药物新品种多个,II、Ⅲ期产品超过60个,其中一类新药品种超过30个,已累计诞生了全国15%的原创新药和10%的创新医疗器械。从年的数据来看,浦东共有5个一类新药获批上市,占全国五分之一,其中张江的企业申报新药临床的获批率更是全国水平的3倍以上。

特别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是,复星凯特的益基利仑赛注射液、药明巨诺的瑞基奥仑赛注射液先后获批上市,开启了中国肿瘤细胞治疗新未来。目前我国新药研发水平已经成功跻身国际第二梯队。

国产新药频频“出海”。近年来,PD-1替雷利珠单抗(百泽安)、索凡替尼(苏泰达)、信迪利单抗注射液等浦东药企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纷纷扬帆出海,惠及全球肿瘤患者。“在欧美国家随处可见的中国制造,却唯独缺乏良药”的局面已然成为过去式。

创新药企活跃资本市场。浦东药企以其注重源头创新和独具差异化竞争能力获得了资本市场的普遍认可。仅年,浦东就先后有之江生物、心通医疗、皓元医药、腾盛博药、厦泰生物等11家企业上市,IPO融资超过亿元。

“智能造”创下历史纪录

船舶制造跻身国际一流。年,全球首创最大、最先进TEU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达飞索邦”号正式命名并建成交付,全球最大箱船项目24TEU集装箱船启动连续建造,自主研发设计的15万吨级大型邮轮获得了意大利船级社(RINA)原则性认可(AIP)证书等系列成果,标志着浦东引领中国船舶制造跻身高端化、智能化的新时代。

图:“达飞索邦”号船体

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年,浦东相继落地了微创医疗机器人全球总部、应脉手术机器人等25个人工智能重点项目,全面填补了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基本形成了从基础层、技术层到应用层的人工智能的核心产业链,相关产业规模占上海比重达到50%以上。

“蓝天梦”正式冲上云霄

“三剑客”共同发力。随着我国首次自主研制ARJ21飞机的规模化商业运营逐步进入正轨,国产C大型客机获得型号检查核准书(TIA)且全球首单落地,中俄联合研制的CR宽体客机首架飞机开工制造,飞机动机技术的成功突破,浦东大飞机的“蓝天梦”雏形已现。

产业链更加完善。当前,浦东依托中国商飞大飞机项目引领和科技创新中心,串联起多家企业、36所高校、数十万参与研发制造的产业人员,构建了“研发+生产基地+服务”的航空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张江高科技园以飞机研发设计为主,祝桥大飞机产业基地以飞机总装为主,临港地区以发动机制造为主的空间格局。

“未来车”发展跑出加速度

企业集聚加速。年,特斯拉上海工厂加速实现规模化扩产,成功交付汽车48.万辆,同比增长%,零部件本地化率已经达到90%以上,成为特斯拉全球主要汽车出口中心。随着宁德时代、上汽集团、上检中心等项目纷纷落地,浦东已经形成覆盖汽车整车、芯片、自动驾驶系统、内饰、氢燃料汽车核心零部件等“未来车”全产业链。

产业生态更加完善。年,黑芝麻智能科技率先发布并开始量产目前国内算力最高的自动驾驶芯片产品,自动驾驶生态圈不断壮大。同时,智己、华人运通等企业通过构建智能汽车的创新生态体系,完成了对传统汽车产业链的全面重构。此外,浦东还率先打造国内自动驾驶功能测试的样板道路,全区累计开放测试道路达.5公里。

“数据港”引爆发展新动能

5G+应用场景全面开花。华为5G创新中心、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5G应用创新中心、中国信通院5G标准开放实验室等先后落地浦东,5G+超高清产业、5G+体育、5G+远程教育等应用场景全面开花。目前,浦东5G室外基站大于1.4万个,占全市比重超过25%;固定宽带M以上高带宽用户数超25%目标在全市率先完成。

数据加速赋能新产业。年,随着金融数据港、上海数据交易所等相继在浦东启动运行,数据资产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升,数据要素流通明显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此外,金融数据港还联合数交所共同设立了联合创新实验室,推动建设大企业创新中心,加快赋能产业升级。

强劲硬核产业的五大超级聚能基座

浦东硬核产业成果为什么集体爆发、全局突围?究其根源,在于近年来浦东新区在科技创新五大基座领域的持久不懈、辛勤耕耘。

筑牢大科学设施创新源

大科学装置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也是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撑。截至目前,浦东累计建成和在建的大科学设施共有上海光源、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等10个,且位于浦东的大科学装置多为国内首家,开创了我国众多科研被国外限制的领域。

如,位于浦东张江的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羲和激光装置),拥有国际顶级的极端条件材料科学研究平台、超快亚原子物理研究平台、超快化学与大分子动力学研究平台等大科学装置,能够为我国完成“质子刀”、“涡旋刀”、产生反物质等全球一流重要原创性成果。

网罗“科技大厂”主力军

一直以来,浦东都深知科技大厂的领军和枢纽作用,积极出台科技大厂的专项政策,主动构筑科技大厂聚集浦东的“护城河”。凭借其综合竞争优势,浦东相继引进了包括芯原股份、恒瑞医药、百度等世界知名大厂,冲击“卡脖子”关键技术的创新主力军正在汇聚、聚变。

如,国内领先的芯片定制服务商芯原股份年12月在临港新片区建立研发中心,聚力推动国产RISC-V芯片快速产业化和迭代升级。还有中国知名的抗肿瘤药、手术用药和影像介入产品的供应商恒瑞医药也在年1月将全球研发总部落户张江。

集结全球顶级大咖和团队

依托强大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经济,浦东推出最动人心的大咖全球召集令(中国绿卡),吸引着顶级大咖如头雁一样引领自己的创新雁群向浦东聚集。

以上海科技大学为例,该校获得上科大长聘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特聘教授有罗杰·科恩伯格、詹姆斯·罗斯曼、库尔特·维特里希、MichaelLevitt等,以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有库尔特·维特里希、蒲慕明、詹姆斯·罗斯曼、RichardA.Lerner等。同时,浦东还建设了面向全球顶尖科学家和青年人才的国际社区,着力吸引国际顶尖基础研究机构的研发团队到浦东工作、创业,安家、扎根。

打造浦东特色创新集成制度

依托自贸区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等先行先试优势,浦东新区建成世界一流的张江科学城,在全国率先推出外籍人才持永居证创办内资科技企业、海外人才来华工作“一网通办”、技术技能人才分类评价、外国创业人才工作许可证、外籍人才薪酬购付汇便利化等制度创新,探索出台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医疗器械注册许可人制度、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联合监管、集成电路保税监管等制度,构建了普惠性的产学研合作机制,让制度创新“苗圃”成“森林”,“浦东现象”变成“中国样本”,“浦东试点”变成“中国经验”。

如在知识产权方面,浦东建立了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自贸试验区版权服务中心等平台,成立了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法庭,形成全方位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构建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浦东新区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468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