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5月20日从国家原子能机构获悉,我国首个“电子束辐照处理医疗废水示范装置”项目日前在湖北省十堰市通过专家评审验收。这标志着我国首台用于医疗废水处理的电子束装置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国家原子能机构为应对新冠疫情紧急启动,由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联合承制的科研项目。该装置已经在医院试运行数月。经过第三方检测,电子束辐照组合工艺处理后的医疗废水指医院排放标准,对病毒有明显去除作用,其中对甲型肝炎病毒和星状病毒的去除率达到%,能够实现医疗污水中抗生素的完全降解,出水水质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医院示范装置及系统日污水处理能力最高可达吨。本项目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利用电子束辐照处理医疗废水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控制性工程丹江口大坝所在地,确保水质对百姓健康意义重大。医院院长刘振伟介绍,传统医疗废水处理方式是通过向污水中注入次氯酸钠等化学消毒剂进行微生物灭杀,易造成化学试剂残留,且无法降解污水中残留的抗生素,一旦被饮用可能导致人体产生耐药性。现在采用的电子束辐照处理技术,是通过电子加速器产生高能电子束,可以与废水中的微生物DNA、RNA或细胞组织瞬间发生作用,损伤微生物活性,灭杀废水废物中的致病菌和病毒,灭菌效率高、无需添加额外消毒剂、不产生二次污染,并能降解废水中抗生素等残留物质。中国首台电子束辐照处理医疗废水示范装置由中广核集团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制,研制团队仅用时5个月就攻克了电子束辐照技术在医疗废水领域应用工艺及核心装备等难题,自主建设了一套用于医疗废水辐照的自屏蔽电子加速器,同时建立了适用于医疗废水中病毒浓缩及检测的方法,为防止新冠肺炎病毒和其他潜在病原体在医疗废水中传播提供了高效安全的解决方案。中广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长利介绍,目前集团正在持续拓展电子束治污技术的应用领域,将陆续建成抗生素菌渣、危废浓液、医疗固废、制药废水、垃圾渗透等示范项目。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国家原子能机构围绕医用防护服灭菌、医疗废物处理等疫情防控堵点难点,第一时间组织开展核技术应用论证,并紧急部署了一批核技术应用科研项目。中国首个电子束辐照处理医疗废水示范装置作为典型示范项目建成投运,是继今年3月份取得电子束灭活冷链食品外包装新冠病毒研究成果之后,核技术助力疫情防控的又一生动实践。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张建华表示,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核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健康、环境保护等领域,年产值规模近万亿。国内核技术作为新兴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前景广阔。下一步,国家原子能机构将统筹全行业技术资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与有关部委共同推动核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及产业化发展。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zp/8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