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加速装置 >> 加速装置资源 >> 精功科技从国内到国外从前端到后端,碳纤维
(报告出品方/作者:民生证券,李哲,罗松)
1集海外优秀工艺所长,从多晶铸锭炉龙头到碳纤维设备龙头02-07年:传统业务驱动。公司主要依靠纺织机械、建材机械、工程机械设备驱动增长,增速相对缓慢。该阶段是我国基建和地产增速很快的几年,工程机械类行业增速。公司模仿和持续开发能力强,多年专注于专业设备领域,在细分市场持续突破,在建材机械(钢结构加工机械)和纺织机械(主要应用于纺织用纱的前道加捻及纱线加工)均做到了当时行业第一的位置。
08-11年:多晶设备完成国产替代,走向国内第一。05年,公司进口4台多晶硅铸锭炉,2年时间研究,年实现国产化,先kg级,08年突破kg级(当时全球最领先),完成对美国GT公司的替代(09年之前国内被其垄断)。年定增扩台/年产能,年上半年订单高达27亿元,公司围绕多晶铸锭炉开发了剖锭机、多下切割机等一系列设备,铸锭炉市占率达到40%以上,年下半年开始经历欧债危机、美国双反,光伏行业出现危机。
11-13年:光伏行业双反危机。-年中国的光伏产业经历深度调整,公司光伏设备营收遭遇重创,同行的晶盛机电也经历了类似的情况。年公司组建碳纤维、复合材料事业部,完成了T碳纤维生产线初步方案设计,当时核心设备和工艺来自德国、意大利等供应商。
13-16年:单晶开始逐渐替代多晶,首套碳纤维设备完成交付。年开始,国内光伏装机开始放量,国内设备商开启新一波扩张,但工艺层面出现变化,晶盛的单晶路线开始出现取代多晶的苗头。年11月,公司首条碳纤维成套设备交付浙江精功(核心设备来自德国和意大利)。-年受益于光伏行业的快速增长,公司多晶设备16年有所增长,但后续逐步被单晶替代。
17-20年:自主碳纤维技术逐渐成熟。年:具备了碳纤维整线供应能力,但核心设备仍来自德国和意大利,2月,公司与吉林精功签订1条产线,订单金额2.25亿元(含税),年底1号线完成交付,2号线于年交付部分;年:首条有效宽幅1米的石墨化产线研制成功。年:吉林精功2号线于年完成交付。年:首条千吨级碳纤维生产线实现国产化,整线核心装备出口国外。预氧化炉、碳化炉等核心设备首次出口韩国,与吉林、常州等客户签订合同超8亿元。
21年-:碳纤维设备开始扩散。年签订5大合同,订单合计18.5亿元,客户开始扩散至非吉林系客户。
精功科技看似业务混杂,实则主线清晰,公司在纺织机械(包覆丝机)和建材机械领域均做到了行业第一,08-11年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海外设备实现多晶铸锭炉及上下游设备的国产替代,完成行业第一的壮举,年开始引进消化吸收海外碳纤维设备,年实现核心设备的国产替代,目前国内第一,年开启客户的多元化。
1.1纺织、建材机械起家,辉煌于多晶铸锭炉,碳纤维设备有望再次腾飞
公司成立于年,年收入17.3亿元,同增61.6%,Q1营收3.7亿元,同比增16.1%。
公司定位于专用装备技术的引领者与产业升级的推动者,主要从事太阳能光伏专用装备、碳纤维复合材料装备、新型建筑节能专用装备、轻纺专用装备、机器人智能装备等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系国内太阳能光伏工艺研究及太阳能光伏专用装备制造行业龙头企业;国内一流的千吨级碳纤维复合材料装备生产企业;国际上种类齐全、极具竞争力的钢结构建筑、新型建材专用装备的知名企业;国内知名的轻纺专用装备生产基地,多个细分产品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1.2经营团队“身经百战”
公司目前隶属精功科技集团,精功科技董事长金越顺年起任副总经理,经历了企业的几波关键发展阶段,对公司的发展思路清晰。
核心团队: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几位副总均来自绍兴经编机械总厂,是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经营团队。
1.3大股东问题落地,进入业务发展阶段
公司目前控股股东精功科技集团因为债务风险问题一直处于债务处理阶段,对精功科技的股权处于冻结处理阶段,对公司生产虽并未造成太大影响,但处理过程中或多或少影响业务推进,5月16日晚,公司公告控股股东股权转让事宜已敲定受让方为中建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意味着大股东问题基本落地,公司将进入正常的业务发展阶段。
1.4纺织建材机械毛利率筑底,碳纤维设备毛利率持续提升
02-07年:收入CAGR=22.6%,平稳增长阶段,此时公司主要从事纺织和建材机械设备生产销售,均做到了行业第一位置;
08-11年:收入CAGR=47.2%,多晶设备完成国产替代,走向国内第一。05年,公司进口4台多晶硅铸锭炉,2年时间研究,年实现国产化,先kg级,08年突破kg级(当时全球最领先),完成对美国GT公司的替代(09年之前国内被其垄断)。年定增扩台/年产能,年上半年订单高达27亿元,公司围绕多晶铸锭炉开发了剖锭机、多下切割机等一系列设备,铸锭炉市占率达到40%以上,年下半年开始经历欧债危机、美国双反,光伏行业出现危机。
12-19年:收入基本保持在6.5-10个亿元。此阶段出现了光伏双反后的国内设备的惨淡行情(11-13年),经历了单晶替代多晶的过程(13-16年),公司的碳纤维业务布局从年开始,-年基本处于引进消化吸收海外优秀技术阶段;
20-21年:碳纤维设备实现国产化,且成本优势、安装优势均已提现,公司订单开始放量,20年新签订单超8亿元,21年新签18.5亿元,开启碳纤维设备龙头阶段。
传统的纺织、建材机械设备毛利率呈现逐年降低态势,目前处在15%附近,基本筑底;08-11年的多晶铸锭炉毛利率高达40%以上,后快速下滑;碳纤维设备目前的毛利率最低27.8%,最高为20年的42.5%。(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碳纤维行业:新材料之王,成长特性清晰碳纤维作为“二十一世纪新材料之王”,其主要发展逻辑在于降本带动使用场景扩容,其中降本的主要来源来自规模化和技术进步,使用场景“十四五”主要看风电,“十五五”主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