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装置

自动驾驶公交车驶上城市街头

发布时间:2023/1/6 15:16:53   

编者按

熙来攘往的通勤途中,人们搭乘的是没有司机的公交车;夜深人静的公交场站,一辆辆公交车自动泊车、排班充电……正在多个城市开展的自动驾驶路测试点,让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成为现实。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融合中,自动驾驶产业突破日新月异,在公共交通领域商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标志着一个智能汽车的时代加速到来。

郑州:智能调度自动泊车智慧公交再进化

当城市被夜色笼罩,忙碌一天的公交车到“家”后,自动泊车、排班充电。无需人员驾驶,空旷的公交场站内,公交车“你”来“我”往,秩序井然。这样魔幻的场景,已在河南郑州实现。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得益于高科技加持,河南郑州的智慧场站彻底改变了以往公交场站人开车、人充电、人值守、人挪车、人停车的模式,可实现批量车辆的智能调度、自动充电等,进一步推进了自动驾驶公交车商业化应用进程。

空无一人不掩繁忙

晚上快7点钟,结束了一天的驾驶,陈燕红将“聪明的车”——宇通智能驾驶公交U12,开进公交场站后,便下车休息。场站开始了自动化管理第一步——自动泊车。

“这个场站停靠了12辆公交车,有三个充电装置。车辆入场后,会自动前往规定停车位,等待系统排班充电。接到充电指令后,车辆会前去充电,充好后自动返回停车位。”陈燕红告诉记者。

郑东新区自动驾驶一号线开通于年6月,是国内首条常态化运行的自动驾驶商用智能公交线路,标志着宇通客车完成了自动驾驶公交的商业化应用,现已交由郑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常态化运营。

无需司机驾驶,公交车从场站驶出,自主选择车道,主动避让障碍物,自动停靠智能站台,还能与交通信号灯联动,适当延长绿灯时间、缩短红灯时间……截至目前,这条全长17.4公里的特殊公交线,设有智能公交站台34座,已累计安全运营超过73万公里。

“现在早上上班,不用进场找车,只需在云控平台上点击启动按钮,车辆就会自动抵达场站门口等候安全员上车。”线路负责车队郑州快速公交公司一车队党支部副书记高鹏说。

人车路网云协同控制

“得益于成熟的技术,驾驶员当上安全员,整个过程中,不需操纵方向盘,只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才会进行干预。”高鹏说。

据了解,基于“5G+自动驾驶”技术,郑东新区自动驾驶一号线包括聪明的车、智慧的路、智能站台、无人场站、自动充电和云控平台等组成部分,实现了人、车、路、网、云一体化的协同控制。

宇通客车智能网联公交产品经理王硕介绍,作为自动驾驶公交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无人场站融合了多项智能出行技术。其中,基于5G车桩云通讯,场站可支持高安全大功率自动充电设备,实现实时交互、协同控制,充电功率kW,充电速率提升2倍,充电15分钟增加续驶里程公里,1小时即可充满。

无人场站的运行还离不开“最强大脑”——云控平台。该平台集健康自检、远程升级、自主泊车、自动充电、一键发车、智能召唤、远程驾驶多功能于一体,可以实时监控,让无人场站的自动化更加可控、高效。

“云控平台接入了24万辆网联车数据,用于自动驾驶产品计算仿真,迅速升级技术,可对车辆、信号灯、充电系统、场站等进行网联化升级,一体化协同控制,不断提升交通效率和安全性。”王硕说。

步伐坚实迈向商用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目前,郑州的自动驾驶车辆分为两种,一种是12米自动驾驶公交车,主要用来连接高铁站等大运量的运输;另一种是5米L4级的微循环公交,主要用于连接从地铁口到办公楼、酒店等“最后一公里”。

“未来全面投入使用之后,市民在郑东新区只要下载App点击约车,微循环公交就能将他送到高铁站、酒店等地,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来通勤、游玩观光等。”宇通客车自动驾驶区域产品管理工程师李雪莲说。

从国家政策支持到市场示范应用,自动驾驶公交车正在向商用迈出坚实步伐。去年年底,百度自动驾驶公交也在郑东新区开启运营,首批投入运营的自动驾驶公交车10辆,线路总长12.9公里。

自动驾驶商用的关键是技术。受访业内人士表示,持续提升自动驾驶安全技术水平,以达到商业化运营要求,仍是当务之急。同时,业内人士建议政府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发布实施,促进产业升级,让科技更好地赋能民生。

清华大学教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克强表示,坚持智能化与网联化深度融合发展的技术路线将成为产业重点所在,这不仅仅是汽车智能化的问题,而是涉及智能化与新能源汽车、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多方面的结合。

“到年建成智慧出行、无人环卫和无人物流三张网,在整个东区实现自动驾驶出行和清洁服务、物流运输;在年,我们计划实现全区域、全场景覆盖,建成完整的自动驾驶产业链,将郑州打造成5G自动驾驶城。”李雪莲说。(记者李文哲郑州报道)

成都:无人车加紧路测待“大运会”上岗

3月初以来,在成都高新区新川创新科技园指定的公共道路上,4辆公共汽车和8辆出租车开始进行无人驾驶测试。这也是四川省首个在公共道路的无人驾驶示范场景。

经过约一个月的路测,实际测试情况如何?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如何保障?路测中是否遇到一些难题?何时实现载人?《经济参考报》记者就此展开采访。

多方加持保安全

3月10日,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成都市交通运输局、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联合发布通告,明确成都高新区及龙泉驿区部分道路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测试时间为每天9时至17时(雨、雪、雾等恶劣天气、道路施工等情况下除外)。

正在进行无人驾驶测试的公交车。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供图

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都5G智慧城智能驾驶项目经理谭欣告诉记者,年4月,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百度阿波罗智行信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启动智能驾驶项目一期建设,“首批12辆智能网联汽车均基于百度阿波罗自动驾驶平台开发。”

百度智能交通四川业务部副总经理杜雨告诉记者,这些无人驾驶车辆上装有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多种传感器,通过融合感知算法对各类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让测试车辆准确感知道路周边环境,并告诉车辆应执行什么操作。

记者了解到,为给自动驾驶车辆提供更高的行驶安全保障,新川科技园测试区域内35个路口、约30公里(双向约60公里)道路已完成智慧化改造,让“聪明的车”连接“智慧的路”。例如,在路口加装了AI摄像机、激光雷达、边缘计算单元和RSU等感知、计算和通讯设备。通过后方的运营监测平台,可以直观地看到所有路口的感知情况,以及无人驾驶出租车、公交车车辆实时的运营状态,通过平台面板也能清晰看到所有的道路数据及设备状态。

道路的智慧化改造则包括车路协同智能基础设施建设、C-V2X网络建设、车路协同应用软硬件开发、MaaS(出行即服务)平台研发等多项技术创新。智慧化道路覆盖地铁站、科技园区等主要地标建筑,辐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下称“成都大运会”)相关体育馆。

智慧化改造有什么用途?谭欣说,如果出现在测试道路范围内发生交通事故或道路施工等影响行驶的情况,路口的感知能力和边缘计算分析能够将道路情况通过RSU实时传输给无人驾驶车辆,同时回传到后台。“这就让‘AI老司机’开车时,能够提前接收到前方几个路口的道路情况,从而提前做出判断。”

《经济参考报》记者还了解到,除了智能化道路,无人驾驶车辆本身也具备很高的智能水平,因此能够在常规的非智能化道路上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达预期

谭欣告诉记者,这批无人驾驶车辆测试已接近一个月的时间,未发生事故,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高精地图定位、通信、路口感知、车路协同等方面的能力测试,“这些测试进展比较顺利,基本达到了预期。”

不过,面对复杂的现实路况,测试期间,无人驾驶车辆也遇到一些小问题。谭欣说:“在特定场景,比如地铁站周围一些车辆乱停乱放阻挡机动车道,对无人驾驶车辆的正常行驶识别有一定影响;另外,非斑马线上电瓶车和行人的突然闯入,也会对行驶产生影响。”

谭欣说,针对自动驾驶在日常测试中面临的实际路况,百度正在不断进行技术迭代,让“AI老司机”积累更多经验,提高其对道路突发情况的“容错”水平和智能化程度。

载人运营是方向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这批车辆在测试期间还没有载人。与此同时,路测期间,公共汽车前后各配备一名安全员,前面的主驾驶安全员是经验丰富的A照司机,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快速接管车辆;车后安全员则及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86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