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装置

一批重大成果亮相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加速新

发布时间:2023/4/25 14:42:31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记者钟源)深潜器、无人机、磁浮高铁……日前,一年一度的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活动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正式启动,一批重大科研成果相继亮相。《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今年科技周期间,全国各地举办线下展示和“云上”虚拟展示相结合的科普活动。除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众多“黑科技”参展外,神秘的大科学装置等重大创新平台也首次对外开放,包括国家科学中心和相关配套政策在内的我国科技创新顶层建设正加快推进。

据悉,本届北京科技周是全国科技活动周的主场,室内主题展区有平方米,户外互动展区平方米,共展示余个展项。在这些展品中,有的是我国重大科技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就,如“两弹一星”模型、“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器、时速公里磁浮高铁;还有关于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科技抗疫、科技冬奥等成果以及科普文创产品等。

在开馆日当天,一只机器狗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这是一款大型的四足仿生机器人,可以在台阶、废墟等不平整地面行走,搭载的摄像头、人脸识别等模块让它能够完成地震救援、防爆探测、工业巡检等工作。量子点光谱传感技术展台同样被观众团团围住。“就像人有指纹一样,所有的物质都有它的‘光谱指纹’,比如氧、氮,在光谱中对应不同的波段,我们应用量子点光谱技术的组合器件,对从被测物品那里得到的光谱进行分析,按照光谱和物质的对应表,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测试样本中所含的物质是什么。”展位工作人员介绍。

在展区现场,记者所见之处无不闪现着“黑科技”的身影。以人工智能为例,在科技冬奥展区,一套由北京高校自主研发的高山滑雪智能跟踪拍摄系统亮相。通过人工智能识别运动目标主体并锁定后,这套摄像机载荷将实现对选手的全自动对焦拍摄。“再过不到一年时间,北京冬奥会将拉开帷幕。这套系统势必助力明年的高山滑雪项目的电视直播效果。”该项目相关负责人北京理工大学老师褚旭红向记者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怀柔区今年科技周活动依托怀柔科学城、中科院所等优质资源,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近年来怀柔地区科技发展成果。主会场活动分为走进科学城展区、科技冬奥展区、智能生活展区、科普嘉年华展区四大板块,入驻怀柔科学城的科研机构和科技公司近百个创新展品展项亮相。其中,最让参观者们期待的是神秘的大科学装置首次对外开放。

“众所周知,正在建设中的怀柔科学城聚集了一批大科学装置,个个堪称是‘国之重器’。这次对外开放的是由中科院物理所建设的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该装置通过特殊的制冷技术,可以无限接近绝对零度,这在全世界都属于领先水平。”展馆相关工作人员向观众们介绍称。

5G应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成果,以游戏互动、参观体验等亲民方式展示,今年的科技周给广大市民献上丰富科技盛宴的同时,也展示了我国此前布局的一批重大项目正加快“落地生根”。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国大科学装置建设发展迅速,在材料、能源、生命、工程技术等7个学科领域布局框架已初步成型,正在建设的大科学装置达到23个,投入运行的27个大科学装置也在不断提高共享水平和使用效率。

“‘十四五’期间,怀柔科学城5个大科学装置将全部建成。计划今年率先建成并投入试运行的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将为我国地球科学研究提供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曹军骥表示,该装置成功运行后将显著提升我们国家天气预报、防灾减灾、预警预报的能力,也将对国家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碳中和以及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要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面向“十四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速,正在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高地。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已经共同批复成立了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十四五”期间,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按照“建成运行一批、加快建设一批、适时启动一批”的思路,完善科学设施平台体系化布局。

除了促进大科学装置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外,我国同时也在加快完善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未来发展政策。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加强人工智能发展的顶层设计,编制好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品等方面的“十四五”专项规划,部署一批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深入推动企业善于用数赋能行动,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产业激情,利用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等市场化的方式,促进市场相关领域的创新创业蓬勃发展。“未来‘揭榜挂帅’将作为重要攻坚组织手段,在年重点专项任务部署中大力推进落实。”有业内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特别是围绕关键核心材料、重大科研仪器、病原学和防疫、清洁能源、农业生物种质资源、诊疗装备和生物医用材料、黑土地保护利用等方面,凝练聚焦重点突破方向,力争两年内产出一批阶段性重大科技成果。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由原来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基金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整合而成,是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截至目前,我国已批准实施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三五”重点专项69个,多数专项已部署实施,立项项目达多项,中央财政经费投入近亿元,数万家单位参与,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基本覆盖全国所有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十四五”开局之年,“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年拟支持个项目/方向,国拨经费总计约亿元。据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网站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已启动52个重点专项指南征求意见,“数学和应用研究”等50个重点专项已发布正式指南。

“‘十四五’期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将进一步强化保障国家安全、支撑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福祉的战略导向。”业内专家表示,随着指南的陆续发布,预申报也即将展开。

解鑫透露,未来,将在“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中启动实施“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率先在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未来通信、虚拟现实等可能产生重大颠覆性突破的技术领域优先布局。此外,还将在科技创新-“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中开展“首席科学家负责制”试点。(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28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