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加速装置 >> 加速装置发展 >> 十年创新长跑,国产质子刀出鞘
本文转自:文汇报
上海科研团队勇挑重担,实现高端医疗设备首台套突破
十年创新“长跑”,国产质子刀“出鞘”
医院肿瘤质子中心,我国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系统即将正式投用,每年可为到位病患提供服务。图为质子治疗室内景。(受访者供图)
滴水湖畔,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场(临港会场)启用,集聚全球顶尖科学资源的“科学家社区”变为现实。本报记者邢千里摄
■本报记者张懿我国第一套完全由国内设计、研制加工的国产质子治疗系统,本月5日取得国家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加上国庆前夕获得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由此,这台能够造福众多肿瘤病人的高端设备已完成所有取证工作,即将正式投用。质子治疗系统即俗称的“质子刀”,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肿瘤治疗手段之一。虽然我国在这方面研究起步较晚,但在国家和地方的大力支持下,上海科研团队勇挑重担,十年磨一剑,终于实现首台套突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事实上,这台异常复杂、高端的设备,不仅本身是上海生物医药技术与产业创新的一个重大成果,而且也是大科学装置“上海光源”服务科研、造福社会而衍生出的创新结晶。它的研发,对我们在更多关键核心技术上自立自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具有很大启示。对肿瘤仅需“精准爆破”手术、化疗、放疗是现代肿瘤治疗的3种主流手段。质子放疗作为放疗的一种,和光子(X射线、伽马射线等)放疗的原理类似,但具有更好的适形性和无创伤优点。一般光子放疗的高能射线在穿透人体、抵达肿瘤前后,会杀伤“沿途”组织,但质子束流具有一种名为“布拉格峰”的物理特性,可以通过调控,将绝大部分能量释放在人体内的特定深度,精准杀伤肿瘤,大大减少“途中”的损伤。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说传统放疗是用高能光子的“盾构”瞄准肿瘤,通过照射形成一条穿过病灶的“隧道”;质子放疗则以最小的损伤,将质子“炸药”送抵病灶处“引爆”。因此,质子治疗副作用小、无创无痛,多数病人在照射后可以当即离院,从事日常活动。在发达国家,质子治疗已成为对抗癌症的重要手段。美国国内已布局近40套质子治疗系统,日本也有近30套。按照该比例,为满足我国国内需求,至少要部署到套质子系统。但此前由于该设备依赖进口,价格昂贵、维护不便,限制了在国内的普及,因此,上海此次突破,可以说正当其时。在位于嘉定新城的上海交通大医院肿瘤质子中心,我国首台国产质子治疗系统已安装调试到位,并经过严格的性能检测和临床验证。该项目由上海联和投资牵头,由国资控股的上海艾普强粒子设备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光源”医院携手研发。权威第三方报告表明,该系统的主要性能已达国际先进水平,束流精度达1毫米,剂量精度达98%;性能稳定,可用性超98.5%,同时,操作简便,容易上手。更重要的是,其临床数据非常令人信服:47位受试者、11种肿瘤,治疗后肿瘤控制率达%、近半数人的病灶完全消失。异常庞大、异常精密医院肿瘤质子中心,记者走进度旋转质子束治疗室。约50平方米的房间正中,是一台六轴机械臂,托起一张治疗床。治疗前,机械臂能根据治疗方案,精准地将床和病人摆放到最适合的角度位置,让悬挂在上方的一台复印机大小的窗口装置(相当于质子刀的“枪口”)瞄准病灶,启动照射。乍看之下,质子治疗设备似乎平平无奇。但事实上,它的体量和复杂度远不是这间治疗室所能体现和容纳的。整个国产质子治疗系统占地面积近平方米,治疗室只是它与病人直接接触的“冰山一角”;在后台,质子束先是在一间篮球场大小的房间里,被直径约8米的环形加速器加速到光速的70%左右,随后经高能输运线导引到治疗室外;那里有一个能容纳8层楼的钢筋水泥“洞穴”,洞壁上安装着一套直径10多米的旋转机架,能又稳又精准地操控重逾90吨的质子束发射端,将“枪口”也就是治疗室内那台“复印机”般的装置,以不超过1毫米的误差瞄准肿瘤照射。无论加速器、高能输运线,还是旋转机架、发射端,都凝聚了极高的技术含量与加工难度。据介绍,这套质子治疗装置包括了微波、控制、磁铁、真空、电源、测量等22个子系统,涉及十多个学科,是一台异常庞大、精密的机器。自年立项以来,上百名科研人员立足自主创新,瞄准世界一流,持续十年探索技术路线,攻克各种难关,这才实现了高端质子治疗装置“从0到1”的突破。目前,国产质子设备在性能比肩国际一流产品的同时,售价及维护成本却显著低于对方。极高的性价比,为它今后在国内广泛部署奠定了基础,假以时日,越来越多国内患者有望以更低的代价接受高端质子治疗。三个与创新有关的问题首台国产质子刀“十年磨剑”之初,曾有一家很有实力的企业在对该课题评估后发现,可投入的研发预算只能支撑约一年的研发。于是,他们知难而退。但艾普强、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光源”团队,却用同样的预算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极高的研发投入效率,背后的秘密就在于他们的创新模式。艾普强常务副总经理张海荣告诉记者,国产质子治疗系统的成功,回答了3个与创新模式有关的问题:一是应用研究如何面对国家重大需求,二是产学研如何深度合作,三是科研探索如何体现初心奋斗。来自艾普强和中国科学院相关单位构成的核心团队,此前曾在国之重器“上海光源”项目中得到长期历练。作为顶级科学平台,“上海光源”有许多技术与质子治疗装置一脉相承。由此,利用制度优势,借助大科学装置的经验积累,可有效降低研发成本,提升成果的高度。产学研方面,通常科研单位与产业界的合作如同跑“接力赛”,但在国产质子治疗系统项目中,产学研并没有简单“交接棒”,各方在共享知识产权的基础上,长期各施所长、并肩作战、深度融合,使得项目组既有实验室的氛围和活力,也有企业的规范和效率;既面向重大科技问题,也面向医疗和市场需求。当然,十年磨一剑的坚持,非常重要的是每一位参与者都抱有诚挚的初心。不少研发人员坦言,在最艰难的时候,大家都凭着一股信念在坚持:“只要我们自己把技术做出来,就能在高端医疗装备领域形成话语权,就能让进口产品大幅降价,就能让自主创新惠及百姓健康。”当前,完成所有取证后,国产质子治疗系统距离应用已不远。按照设计,它每年可为到位病患提供服务。同时,研发团队依然在进一步完善技术,他们希望通过后续研发,推出更强大、更小巧、更具性价比的质子治疗系统,让更多肿瘤患者看得起病,得到最先进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