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加速装置 >> 加速装置优势 >> 牛在哪比亚迪e平台30技术解析
很多人只知道比亚迪卖的好,技术家底厚,三电技术牛,但要说哪里牛?多数人说不出个来。
所以,今天笔者系统性的解析比亚迪技术内核——e平台3.0。读懂了它,就知道为啥比亚迪厉害了。
e平台3.0是比亚迪的核心武器。包括海豹、海豚等车型都是基于e平台3.0打造的,它也将成为比亚迪下一代纯电动车型的摇篮。
近日,比亚迪在北京举行“e启聊聊CTB”e平台3.0分享沙龙,以纯干货分享的形式展示了CTB、e平台3.0、刀片电池等核心技术,让消费者能更清楚地知道买比亚迪的新能源产品为什么可以放心。
e平台3.0有多重要,笔者梳理了如下几点
1、这是比亚迪历时5年研发出来的最新成果
2、研发过程耗资百亿
3、e平台3.0从底盘层、高压层、低压层、车身层都进行了大幅升级
e平台3.0架构向域升级
e平台2.0升级到3.0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智能化的升级。
过去,比亚迪车型是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它的缺点是算力小、效率低、协同难。
那怎么办?这就需要升级架构。e平台3.0已经向域控制演进。
比亚迪怎么做的?例如在智能车控域,它把空调控制、胎压监测、仪表控制、驻车辅助、智能钥匙等多个模块,多达32个分布式ECU(电子控制单元)功能,进行集成化。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简单理解就是统一管控,对日后的OTA有很大好处。
从结果看:比亚迪官方介绍,其硬件方面采用由动力、车控、座舱、驾驶组成的域控架构,支持高阶智驾辅助,通过CPU融合,算力提升30%,人机交互效率提升50%。
软件层面比亚迪推出了BYDOS,这是比亚迪自研的系统。其采用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SOA),对车路云网一体化的未来应用提供了方案和接口,可以充分满足车身电子、底盘控制、动力系统、智能驾驶等多领域的应用。
智能驾驶层面看,e平台3.0预留了各类自动驾驶硬件接口,可灵活配置全球最顶尖的自动驾驶方案;这就是比亚迪可以采用地平线及其他自动驾驶方案的原因。
同时,比亚迪强调充分发挥车辆本身的控制能力,即将路面感知能力和视觉感知能力充分融合,在安全的前提下,提升智能驾驶体验,充分解放双手。
智能座舱:比亚迪同步推进智能生态的建构。为全球开发者提供了基础的硬件调用操作平台,同时软硬件完全解耦。全球开发者可以基于OS的标准接口,调用车辆的执行功能和数据,应用开发速度、迭代速度、用户体验将发生质的飞跃。
半导体上的功力
说完软件,说跟它相关的内容——半导体。
在e平台3.0上,比亚迪还有一项高精尖的核心技术,就是自主研发的高性能SiC芯片。当前,主机厂开始转向V高压平台,对SiC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SiC具备高频、高效率、耐高温、高功率密度和高可靠性特点,它们比用硅功率晶体管制成的半导体承受更多的热量,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并且更节能,广受新能源汽车大厂欢迎。
IGBT技术通常为中低档车辆提供更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SiC则提供出色的效率和峰值功率,尤其是在较高电压下,适用于非常重视续航里程和性能的车辆,系统成本也更加灵活。每个芯片阻抗更低,可实现出色的效率和热优化。在这些功能的共同作用下,每英里的电池消耗得以降低。虽然SiC的成本高于IGBT,但在许多应用中,这被SiC提高的能效所带来的整车其他方面的成本节省所抵消。
当前,高电压是未来大功率充电的主流技术路线,但目前行业普遍都是低压充电桩,性能受限。在e平台2.0上,比亚迪采用独立的升压充电装置提升充电功率。在e平台3.0,比亚迪创新复用驱动系统功率器件组成升压充电拓扑,研发出电驱升压充电技术,使高电压车型充分发挥其快充性能,一举攻克高电压车型充电的难题,同时充分利用国标电流上限,实现宽域恒功率充电,e平台可实现充电15min,续航km的充电性能。且完全兼容当前所有公共充电桩,这是当下更适合中国消费者的解决方案。
有了高性能SiC芯片后,电动车行业如今竞相争霸的V高电压策略,以及8合一的集成化控制模块,都将顺利成为现实。前者需要SiC的耐高压高温特性,后者需要SiC体积更小、结构更紧凑的优势。
安全是第一原则
大家在买车时最看重的就是车辆安全性能,尤其是在选购新能源车型时,更是非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5612.html